×咪咚互联网+分享 电商“刷手”入刑,判罚5年多!

2019-08-27

<section>媒体报道,多名消费者投诉在某电商平台上买东西付了钱却没收到货。调查发现,这些爆料的消费者都是&ldquo;刷手&rdquo;,希望通过刷单牟利,结果被骗。对此,电商平台方面表示,对于刷单行为零容忍,涉事商家将按照平台规则处置并移交相关部门,而对于&ldquo;刷手&rdquo;这种违法行为,不予保护。</section><section></section><section>目前立法大都是针对经营者的,对&ldquo;刷手&rdquo;如何惩治却相对模糊,这也导致了个别人无所忌惮。在此可借鉴一则判例:2017年,杭州市宣判了国内首例刷单入刑案件,组织者李某通过刷单获利30万元,另收取保证金50余万元,被以&ldquo;非法经营罪&rdquo;判有期徒刑5年9个月。将刷单炒信上升到刑法层面,可以让所谓&ldquo;刷手&rdquo;更清楚地认识到,自己从事的是犯罪行为,不要以为体量小、程度轻,就能被网开一面。</section><p></p><section>首先要明确,刷单炒信是彻头彻尾的违法行为。去年新修订的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对此作出明确规定:经营者不得对商品质量、销售状况、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;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,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。否则,情节严重者最高可处以200万元罚款。今年初新施行的《电子商务法》也明文规定,&ldquo;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、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&rdquo;。</section><p></p><section>几经法律完善,&ldquo;刷手&rdquo;想必都已清楚,把自己打扮得再像正常消费者,也不能掩盖行为的不正当性。然而,一些人仍然进行&ldquo;维权&rdquo;这一事实,似乎也透露了另一层信息,即刷单行为仍然大量地存在着,而且许多人还不怕被查。这指向的是真实的治理难点,目前,许多刷单行为越来越隐蔽。典型的就是&ldquo;刷空包&rdquo;方式,店铺投递空包裹,消费者签收后评价,完全合乎网购流程,识别难度很大。这要求多部门联合协作,形成更加严密的监管体系。</section><section></section><p></p><section>&ldquo;人无信不立,业无信不兴&rdquo;。市场经济讲究诚信经营、公平竞争,平台评价体系作为经营者的展示机制、消费者的参考机制,最大的特点就是客观,最应保有的价值就是真实,绝对不能允许刷单炒信肆意破坏。对待假扮成消费者的&ldquo;刷手&rdquo;,电商平台必须意识到,对非法的&ldquo;维权&rdquo;行为不仅不该保护,更应该追究责任。</section>

入驻中山跨境网
获得更多海外客户

与DVU中山携手,为您开发更多新客户

为你提供更好的海外获客方案

139 249 66667

( 微信同号 )